指间杂文关羽从人到神
时间:2020-07-04 01:29:28 来源:望德堂环保厂家 浏览量:3
一:史实与现实的传说
《三国演义》是一部忠义智勇的英雄颂歌,关羽是其中一位忠于蜀汉、知恩图报、义薄云天的豪杰;是一位英雄善战、智勇双全、威震华夏的英雄。然而把他放在历史中看,关羽只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一员战将,与当时众多武艺高强的战将相比,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在他死后,随着时代的变迁,关羽却成为了能文能武、忠义双全、无所不能的神祗,成为与“文圣”孔子并列的“武圣”,历代帝王给其的封号更是数不胜数,从最初的汉寿亭侯到后来的关圣大帝,应有尽有。关羽不仅为历代的统治者所尊崇,更为民众所供奉,其形象广泛流传于民众之中,从古至今,流传不息。可以说,关羽崇拜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中一个独特的组成部分。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关羽准确的出生日期在正史上没有详细的记载,但是在现在山西省运城市常平村的关帝家庙内设立于清康熙十九年的《前将军关壮穆侯祖墓碑铭》上,记载关羽生于“桓帝延熹三年六月二十四日”,但在明朝崇祯二年立于石磐沟关羽祖茔的《祀田碑记》上和清乾隆二十一年编修的《关帝志》中,都记载关羽是生于桓帝延熹三年六月二十二日的。此外,在民间对关羽的生辰还有许多说法。通过比较、考证几种资料,比较权威的说法是:关羽生于桓帝延熹三年六月二十二日。他出生在现在山西省运城市的常平里常平村,自幼接受封建文化教育,一边习武,一边习文,还兼做农活。后来因为斩杀乡里的恶霸吕雄而逃离家乡,到了当时的涿郡,也就是现在河北省的涿州市。
因为当时黄巾暴动,各地州府都在招募兵马镇压起义,就在这个时候关羽结识了与他有着共同理想的刘备和张飞,三个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但又是“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可见关羽与刘备、张飞关系的微妙,后来所流传的“桃园三结义”的故事更是成为了千古美谈。由于镇压黄巾有功,刘备被任命为平原相,关羽和张飞为别部司马,分统各自部曲。兴平元年(194),曹操攻打徐州的陶谦,刘备率关羽、张飞救援,陶谦上表刘备为豫州刺史,屯扎小沛。后来陶谦病故,刘备领徐州牧,袁术来攻,刘备率关羽拒敌,留张飞守下邳。刘备失败,投降吕布,吕布以刘备为豫州刺史。后袁术再次攻打刘备,吕布救之。刘备随后势力逐渐强盛,吕布反攻之,刘备再次失败,投向曹操。建安三年(198),刘备跟随曹操擒获吕布回到许都,曹操封刘备为左将军,封关羽和张飞为中朗将。建安四年(199),刘备离曹操东去,袭杀了曹操留在徐州的刺史车胄,令关羽守下邳城,行使太守的权力,而自己驻扎在小沛。建安五年(200),曹操东征,刘备失败而转投向袁绍,曹操攻破下邳城俘获关羽,遂拜关羽为偏将军,待之甚厚。曹操看出关羽并没有久留之意,便使张辽问之,关羽说:“我知道曹公待我甚厚,但是我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相背。我会立大功报效曹公然后再去。”同年四月,曹操与袁绍相持于官渡,袁绍派大将军颜良攻打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操派张辽和关羽为先锋攻击颜良,关羽于万军之中斩杀了颜良,曹操大悦,上表献帝封关羽为汉寿亭侯,重加赏赐,然关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投奔刘备去了。曹操的手下想要去追,曹操说:“各为其主,不要追了。”
刘备看出袁绍并不是霸业之主,便假言联络刘表为名率关羽、张飞等去了汝南。后曹操击之,刘备败,投向了荆州刺史刘表,表使备屯兵新野。建安十二年(207),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策,为刘备制定了以荆益二州为根据地,建立蜀国,内修政理,南抚夷越,东联孙权,待机从荆、益两地北伐中原,以实现统一的政略和战略方针。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南征刘表,刘备由樊城南下,另派遣关羽率水军万余人乘船百艘,于江陵会合。但曹操日夜追击,先占江陵,关羽只好率水军与刘备在夏口会合。后与孙权联盟共拒曹操,曹操率军退归,这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
刘备收复江南诸郡,封关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屯扎江北。后刘备西定益州,使关羽总掌荆州。关羽听说马超来降,因马超并非旧时朋友,便写信给诸葛亮,问:“超人才可比谁类?”诸葛亮回答说:“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关羽看信大悦,并拿给宾客们看。关羽被弓箭所伤,虽然痊愈,但每到阴雨时却很疼痛。医生说:“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建安二十四年(219),刘备为汉中王,封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同年,关羽率兵攻打曹仁,曹操派于禁助之,时值秋雨季,汉水泛滥,于禁所率七军全军覆没,于禁投降关羽,关羽又斩将军庞德,威震华夏。然而关羽刚而自矜的性格弱点在这个时候断送了他和儿子的性命,失掉了荆州这个战略要地,给蜀汉事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三国志》中记载: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司马宣王、蒋济以为关羽得志,孙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曹公从之。先是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权大怒。又南郡太守糜芳在江陵,将军傅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轻自己。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羽言“还当治之”,芳、仁咸怀惧不安。于是权阴诱芳、仁,芳、仁使人迎权。而曹公遣徐晃救曹仁,羽不能克,引军退还。权已据江陵,尽虏羽士众妻子,羽军遂散。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后主刘婵于景耀三年(260)追封关羽为“壮缪侯”。
然而在罗贯中所著的《三国演义》中,对关羽形象的描述就与历史上的记载多少有所出入了。在《三国演义》中,虽然并没有对关羽的生平进行改动,但是却对他的事迹做了更加详细,更加神奇的描述。有的是移花接木,并把本没有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情加到他的身上,极度的神化他的形象,例如在“温酒斩华雄”一节中,历史上本是孙坚做的事情,在《演义》中却说成了是关羽所为;在解白马之围中,他只是斩了颜良,而没有象《演义》中所说的“斩颜良,诛文丑”那样的神奇。有的是阴阳差错,如单刀会,本来是鲁肃深入蜀军驻地,并且诘难关羽,而《演义》里却说是关羽过江,单刀赴会,一举挫败了鲁肃的阴谋。这都是后来人们为了美化他的形象而给他加上的,这使得关羽的形象逐渐成为了人们心中英勇无畏,义薄云天的道德典范。罗贯中在元末明初的时候创作了这部小说,他受到了先前民间许多对关羽传说的影响,受到了通俗文化的启示,所以可以说《演义》中的关羽形象是经过历史加工的,是众多传说的凝结,作者创造了一个人民想看到的关羽,而这个关羽形象又在此后的几百年里深深地影响着人民。
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民间就已经开始供奉关羽了.到了隋唐时期,关羽的影响已经扩展到了政治领域。 在唐代,关羽作为名将,进入了“武庙”(当时主神为姜太公)陪祀。然而,这仅仅是陪祀,这说明关羽在唐朝,受到的重视还远远不如后代。
而关羽真正受到封建帝王的重视,从侯到王,从王到帝,从帝到圣,从圣到天的崇拜始于宋朝, 宋徽宗赵佶于崇宁元年(1102)追封关羽为“忠惠公”,使关羽由侯爵进为公爵。事隔一年,又于崇宁三年进封关羽为“崇宁真君”;大观二年(1108)再次封关羽为“昭烈武安王”;宣和五年(112 )又封关羽为“义勇武安王”。在短短的21年内,赵佶追封关羽多达4次,由侯进公,由公进君,由君进王。南宋第一个皇帝赵构称关羽能“肆摧宄之锋,大救黎元之溺”,于建炎二年(1128)加封羽为“壮缪义勇武安王”,其子赵昚更称关羽“生立大节与天地以并传,投为神明亘古今而不朽”,“名著史册,功存生民”,于淳熙十四年(1187)加封羽为“壮缪义勇武安英济王”。
宋朝灭亡以后,由蒙古族入主中原,建立元朝. 元文宗图帖睦尔于天历元年(1 28)在南宋给关羽的封号上去掉“壮缪”,改为“显灵”,全称“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
到了明朝,封建帝王开始加封关羽为帝. 朱元璋死后,由太子朱允继位,年号“建文”。建文三年(1 99)朱棣发动武装政变,以“清君侧”为名攻克南京,夺得皇位。朱棣说他的行动是得到了关羽的显灵保佑,由他当皇帝乃是“天意”。皇帝说关羽是神,各级官吏和黎民百姓也就都把关羽当神来敬。到了明朝中后期的正德四年(1509),朝廷下令将全国的关庙一律改称“忠武庙”。万历二十二年(1594),应道士张通元的请求,明神宗进封关羽为帝,关庙的称谓亦由“忠武”改为“英烈”。万历四十二年(1614)十月,明神宗封关羽为“三界伏魔大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
到了清代,统治者对关羽的崇拜达到了极点, 入关前清世祖福临与蒙古族诸汗结拜兄弟,声言“亦如关羽之与刘备,服事唯谨也”。入关后的顺治元年(1644),即封关羽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清圣祖玄烨于康熙四十二年(170 )西巡途经解州时拜谒关帝庙,亲书“义炳乾坤”匾额。清世宗胤禛于雍正四年(1726)追封关羽的远祖、祖父、父亲为公爵。乾隆之后,历嘉庆、道光二朝,关羽的封号陆续加成为“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羽赞宣德忠义神武关圣大帝”,多达24字,比之历代表彰尤著。清文宗奕宁于咸丰五年(1855)追封关羽的远祖为“光昭王”,祖父为“裕昌王”,父亲为“成忠王”。这样,自关羽以上四世,三王一帝,显耀炫赫,就连清朝的皇宫里也供起了关羽的神位。
当然关羽形象的形成也存在着其它诸多因素。关羽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最为特殊的人物。他由生前的一位将领、侯爵,死后逐步晋封为公、王、帝君、大帝,直到登峰造极作为“武庙”主神与孔子“文庙”并祀,这个过程是关羽由人变为封建社会各阶层共同信仰的神的过程。后世统治者不断地为关羽神的地位加码,被封赠的帽子越来越大。在封建帝王的提倡下,使得更多的人们深信关羽镇邪驱魔、安国定邦的作用,关羽的神性也似乎越来越灵,逐渐变成了为全民所接受和崇拜的“关帝”。作为历代的封建统治者,他们都需要这样的典型人物来作为维护其统治的守护神,希望有更多的文臣武将能象关羽那样尽忠义于君王,献勇武于社稷。所以,他们无比夸张渲染其忠、义、勇、武的品格操守,极其崇拜和信仰关羽也就不足为怪了。然而在民间,广大人民群众对关羽的崇拜也是在一直延续的。
二:游民文化对关羽崇拜的影响
“崇拜关羽”是民间英雄崇拜的一部分。英雄崇拜是人们的一种心理需求。它说明了人的软弱的一面,它需要英雄的强悍来支持,关羽的生平及其后世被附加上的光环正是人们所缺少的,并且特别需要的东西,因此他才成为民间英雄崇拜中最为突出的崇拜对象。
从宗法络中,流离出来的游民在浪迹江湖、求得生存和谋求发展的过程中,会深深的感到自己的软弱,由于长期生活在封建宗法络的共同体中,形成人格的萎缩和怯懦,从而缺少个性和进取精神。他们在封建宗法络的共同体中生活的时候,并没有感到这种欠缺,但是当他们一旦脱离这个宗法络,就会立刻感到这些性格与意识上的缺欠是多么妨碍他们的生存和发展。于是,他们在克服这些缺欠的同时,必然也会寻求意识上补偿、追求自己所缺少的东西、把这些附加在自己所崇拜的英雄身上,形成自己的英雄崇拜,并且以通俗文艺的形式表现出来、形成广泛的影响。闯江湖的游民需要的英雄是高大勇武、无所畏惧、重朋友、讲义气,而且要与游民有大体相似的社会地位和生活经历,最终依靠自己个人的力量“发迹变泰”,甚至上升为“神”。这个崇拜之中最为显要的就是关羽了。
关羽有着与游民大体相同的出身经历,有着容易让游民接受的忠诚义气,有着以一当十的高强武艺,这与当时宋代的尚武精神非常合拍,游民往往没有什么文化,他们只能靠力气和武艺谋生,再加上宋代之前就流传着关羽神灵“显圣”的传说,所以游民就把关羽当成他们的保护神。关羽从生前的一介草民,到后来威震华夏的“五虎上将”,以至死后受到的极度崇拜,使得游民感觉到只有靠自己的力量才能改变自己低下的社会地位,才能出人头地,甚至流芳千古,所以他们在精神上得到了关羽支持,引起了共鸣。
三:通俗文化的兴起对关羽崇拜的影响和促进
宋元时期,伴随着通俗文学的发展,三国历史故事在市民阶层流传,关羽的形象得到广泛传播,进而积累,逐渐演变为现在我们所熟知的关羽形象,我们可以说这个时期正是关羽形象的定型期。
在宋代,城市形制的变迁和商业畸形繁荣,都为通俗文艺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在很多城市,都设有通俗文艺演出的固定场所,并且产生了一批定时、定点演出的江湖艺人,他们演出的通俗文艺作品也比前代大大丰富了,其中最受欢迎的,艺人们也最爱说的莫过于三国的历史故事了, 而在三国故事中,最受欢迎的就是关羽的故事了。《三国志平话》是当时较早的说话底本,也是最著名的底本,它做为宋元时期的讲史话本,其中的故事大致还是根据历史事实来发展编排的,关羽故事的轮廓已经存在于《三国志平话》中,包括桃园结义,云长千里独行,关公水淹七军等片段。其中,刺颜良,擒庞德,水淹七军都是史传中有所记载的,具有历史的真实性,而更多的史事则被不同程度地进行了加工和改造.有的是移花接木,如斩蔡阳的不知道是何人,却说成了是关羽所杀;有的是阴阳差错,如单刀会,本来是鲁肃深入蜀军驻地,并且诘难关羽.平话中虽是鲁肃过江,却带兵三千暗藏杀心。关羽则是“腰悬单刀”, “南赴鲁肃寨”。关羽成为了孤胆英雄,一举挫败了鲁肃的阴谋。平话中还有着与同时代戏曲(如关汉卿《单刀会》)中相同的 “羽不鸣”, “镜先破”的剑拔弩张的描写,表现了关羽的刚勇之气。除了对史事的民间加工外, “桃园结义”,”古城相聚”等情节则更多的是来自民间江湖义气的写照。义、勇是评话关羽形象的主要特征,评话中还提到了关羽自小爱读书,喜看《春秋左传》,从这一点上看,他的武将之勇就与张飞等人不同了,具有了儒雅知礼的道德修养。而辞曹归汉,千里独行的情节也成为了后来文人创作中着力扩充和宣扬的部分了。
《三国志平话》中的关羽形象并不是某个民间艺人独立创作的,而是由于通俗文化的发展,以前在人们看来本是高高在上,深奥无比的历史传记进入了民间说唱叙事传统,在民间长期流传演变而成的,他是由人民创造的,并一代一代地相传下去。
关羽是宋元文学艺术作品刻意描绘的忠勇形象。这些作品以其灵活的方式、通俗的语言不仅掩盖了关羽的骄矜寡谋,拔高了关羽的忠义神勇,而且再造了关羽的“儒者气象”,确定了关羽成为神的内在特质。
关羽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特殊的人物形象,一个三国时期普通武将,在死后的几百年里,受到了包括封建帝王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的极度崇拜。从侯到王,从王到帝,从帝到圣,从圣到天,以至取代姜子牙成为与“文圣人”孔子并列的“武圣人”,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历史的奇迹。
共 5862 字 2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文章通过大量史实的记载,与小说脚本上 “移花接木”、“阴差阳错”的记录,以对比的方式,将一位具有忠、义、勇、武的品格操守的文武双全的经典形象呈现在我们面前。并进一步从民间到官廷,从平民至政治上,剖析关羽形象的来源与影响,提示关羽由人至神的过程,不过是封建统治阶级希望手下与民众都要像关羽那样尽忠义于君王,献勇武于社稷。然而,文章并未了结,紧接着又能从“质”的内在,分析英雄崇拜的实质,就是从上至下的心里软弱的一面,就是当时社会人格的萎缩与怯懦,就是缺少个性与进取精神的暴露。简言之,就是当时流传着一种扩大化的潜意识的“社会病”。再从游民文化与通俗文化入手,将关羽的形象推至最高的“神”化与“完美”化。文章说理透彻,步步精心地从表象到内在,揭露了关羽神化传奇的奇迹,令人思索,给人启迪。人性的弱点、社会的病态都由了关羽的经典形象而逐一得到梳理。感谢来稿指间,推荐共赏!【:付欢春】【江山部精品推荐01 040 44】
1楼文友:201 - 10:52:20 很棒的一篇赏析,严重欣赏! 文字,犹如我的一位知心挚友。十来年如一日,她在我的脑中盘旋,在的我手中卷写。随着我走过春夏秋冬,在我的粗茶淡饭中,总不忘文字。
2楼文友:201 - 11:09:08 写的不错,继续努力哦~~问好哦 很多时候,我们离天堂的幸福只有寸步之遥。而我曾有过的一切,你给的最美。
楼文友:201 - 20:50:0 关羽的成神之路是漫长的,他的前身是项羽,经过了四百年之后转世,改姓不改名,前世正直不暗害刘邦,不污染刘邦的妻子吕氏,转世成关羽之后更正直,也更刚愎自用,所以成神时人身也很悲惨。 语境就是一切------荣格。
4楼文友:201 - 20:56:20 冯梦龙:(又唤项羽上来: 发你在蒲州解良关家投胎,只改姓不改名,姓关,名羽,字云长。你二人都有万夫不当之勇,与刘备桃园结义,共立基业。樊哙不合纵妻吕须帮助吕后为虐,妻罪坐夫。项羽不合杀害秦王子婴,火烧咸阳,二人都注定凶死。但樊哙生前忠勇,并无谄媚。项羽不杀太公,不污吕后,不于酒席上暗算人。有此三德,注定来生俱义勇刚直,死而为神。
请书友转载时保留(冯梦龙大大会感谢你的)。 小说《喻世明言》的正文 第三十一卷 闹阴司司马貌断狱 文字整理版来源于思路客,本书址: 本章阅读链接: 语境就是一切------荣格。
孩子消化不良吃什么朔州白癜风医院赤峰治疗白癫风医院
-
微博围剿狗肉煲酱并要求海天下架该产品位置
微博围剿狗肉煲酱 并要求海天下架该产品微博围剿狗肉煲酱 并要求海天下架该产品 01:45:42出处:络点击:1657 ...[详细]
2022-06-03
-
得了猫鼻支猫咪是不是会流眼泪位置
得了猫鼻支,猫咪是不是会流眼泪?得了猫鼻支,猫咪是不是会流眼泪? 15:12:59by 蜜蜜儿猫咪得了猫鼻支家长都非常害怕,猫鼻支的死亡率能达到50%,说...[详细]
2022-06-03
-
影片爱犬正雄向前冲演员在公园宣传位置
影片《爱犬正雄向前冲!》演员在公园宣传影片《爱犬正雄向前冲!》演员在公园宣传 15:22:52出处:络点击:1128 ...[详细]
2022-06-03
-
影响阿拉斯加食欲的原因位置
影响阿拉斯加食欲的原因影响阿拉斯加食欲的原因 08:49:45出处:络点击:2675 导读: 注意观察阿拉斯加的进食状...[详细]
2022-06-03
-
防疫是保证苏格兰牧羊犬健康的前提位置
很多狗狗总是会出现生病的现象,这种现象也是大家很不理解的,其实这就说明了我们给苏格兰牧羊犬的防疫没做好,所以才导致了苏格兰牧羊犬总是生...[详细]
2022-06-03
-
防治过敏疾病教你治疗柴犬的食物过敏症位置
过敏疾病对柴犬的身体健康危害也是非常大,有些时候病情严重了,也是会危及到柴犬的生命安全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对于柴犬的过敏症状主人们一...[详细]
2022-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