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人在上海到哪儿吃火锅
时间:2020-02-16 02:53:35 来源:望德堂环保厂家 浏览量:4
跟重庆朋友吃火锅,怎么可以点鸳鸯?全红油是最起码的尊重…
渝利火锅在上海开了很多年,我一直没怎么留意,朋友忽然得到,说重庆商会的人固定在那儿聚会,想必正宗,于是拉我去浦东96广场凑热闹。
我还堵在陆家嘴呢,她就发来:锅底先上了,越煮越香哈!
等我跨过门口等位的人群,冲进热火朝天的到店里,九宫格里的牛油已经煮成了枣红色,剧烈翻滚着,辣椒和花椒直翻跟斗。
飞速点完涮的,拿一盘自制泡菜,酸爽开胃,越吃越饿…
店里自己做的酒鬼花生也好吃,打包回家下酒是我对一盘花生米的最高褒奖。
吃重庆火锅,我们的餐桌上不允许沙茶、花生、海鲜酱,什么酱都不行,只许蘸香油!少许蒜泥、盐和味精,香菜和芝麻都嫌多。
照例先来一轮内脏:黄喉滑溜,鹅肠大片,猪舌切得薄、记烫嫩点儿。
毛肚夹牢、七上八下,烫到小倒刺根根竖起,在油碟里滚一滚,迅速降温、送入口中,全程不能有半刻停顿。
吃着这些脆爽的内脏我情不自禁说了一句“要是有天梯就好了喏…”席间的重庆朋友立马对我竖起了大拇指:“你懂我们的火锅!”
麻,让味蕾暂时失去知觉,辣又再度来袭,唤醒舌头的痛感,麻与辣的缠斗形成了重庆火锅的标志性味觉,再加上八角、桂皮、沙姜和小茴香等香料加入助攻,汇成一场激烈的火锅大战!
而锅边的食客则如同舌尖上的统帅,把不同形态与口感的涮料投入九宫格,调度各路兵力与火力猛攻,参差多变的辣度和熟度在口中正面交锋,如此一仗,直打到额头冒汗、心中暗爽。
辣得不行了,点盆酥肉舒缓一下,再不行,涮小香肠,它是甜的,还有酒味,能解麻和辣。
店里还有一款解辣神器:自己做的冬瓜茶,清甜冰凉。
清完口腔,又能投入到下一轮的战斗,都是吸锅味儿又抵饱的小玩意儿:
鸭血 土豆 包浆豆腐
藕片 笋尖 宽粉条
蟹和午餐肉,我一般不点,觉得那只是人造面粉加香精色素,这里则是惊喜,蟹涮出来真的有一绺一绺的海鲜质感,午餐肉里夹了火腿,肉感结实又香。
最后听我一句,蔬菜点白菜就好,鸡毛菜实在太吸油了…
帮我们加汤的阿姨,工作服上贴满了笑脸,我这才知道原来桌上有一张粘纸,你要是觉得服务员好,就贴一个上去,收工了他们能领到奖金。
“阿姨你很厉害啊,收到这么多笑脸!”
“哈哈你们吃得开心就好,奖金就意思意思,最大的奖是老板表演跳舞…”
这奖励机制太人性化了!
临走前拿一碗小橘子当甜品,忽然锅里的红油渐出来,滴到碗边、瞬间凝结…走出火锅店大门,一阵寒风扑面,我赶紧闭上了我的嘴,我怕冷气钻进到身体里,一肚子的牛油结起来!
查找面馆请回复:吃面
查找上海餐厅请回复:吃上海
查找各地餐厅请回复:吃全世界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火锅
火锅(HotPot),古称“古董羹”,因食物投入沸水时发出的“咕咚”声而得名,它是中国独创的美食,历史悠久,是一种老少皆宜的食物。据考证,战国时期即有火锅,时人以陶罐为锅,到宋代,火锅的吃法在民间已十分常见,南宋林洪的《山家清供》食谱中,便有同友人吃火锅的介绍。元代,火锅流传到蒙古一带,用来煮牛羊肉。到清代,火锅不仅在民间流行,而且成了一道著名的“宫廷菜”,用料是山鸡等野味。火锅一般而言,是以锅为器具,以热源烧锅,以水或汤烧开,来涮煮食物的烹调方式,同时亦可指这种烹调方式所用的锅具。其特色为边煮边吃,或是锅本身具有保温效果,吃的时候食物仍热气腾腾,汤物合一。世界各地均有类似的料理,但主要在东亚地方特别盛行。火锅现吃现烫,辣咸鲜,油而不腻,暴汗淋漓,酣畅之极,解郁除湿,适于山川之气候,今发展为鸳鸯锅,麻辣清淡各别,各取所需,老少咸宜,至冬之佳品。典型的火锅食材包括各种肉类、海鲜类、蔬菜类、豆制品类、菌菇类、蛋类制品等,将其放入煮开的清水或特制的高汤锅底烫熟后食用。有些吃法还会蘸上调味料一起食用。
镇江十佳妇科医院
菏泽白癜风专科医院
